
2019年9月25日上午,“最美奮斗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央視新聞截圖)

毛岸英烈士妻子劉思齊(前排左二),在“最美奮斗者”表彰大會上。(央視新聞截圖)

毛岸英烈士妻子劉思齊(前排左三)、毛岸英烈士侄子毛新宇少將(前排右2),在“最美奮斗者”表彰大會上。(央視新聞截圖)

毛新宇少將和夫人劉濱在表彰大會現場。(東方偉人)

毛岸英烈士妻子劉思齊和她的助理葉愛華在人民大會堂前留影。(中紅網紅色圖庫)

劉思齊收到的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9部委給她的請柬和毛岸英烈士榮獲的“最美奮斗者”紀念章。(中紅網紅色圖庫)

毛岸英烈士妻子劉思齊高興地在岸英榮獲的《最美奮斗者》獎狀、獎章前合影留念。(中紅網紅色圖庫)

1946年1月,毛岸英從蘇聯回到祖國,在延安與父親毛澤東在一起。(中紅網紅色圖庫)

毛岸英與父親毛澤東在一起交談。(中紅網紅色圖庫)

毛岸英與妻子劉思齊。(中紅網紅色圖庫)

毛岸英參加志愿軍前,與妻子劉思齊的合影。(中紅網紅色圖庫)

抗美援朝犧牲將士名單中的毛岸英。(中紅網紅色圖庫)

金日成等朝鮮領導人在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敬獻花圈。(中紅網紅色圖庫)

2002年4月4日,中國駐朝使館外交官祭掃毛岸英烈士墓。(中紅網紅色圖庫)

2017年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特使宋濤在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瞻仰毛岸英烈士。(中紅網紅色圖庫)

朝鮮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毛岸英烈士墓。(中紅網紅色圖庫)

2006年5月,劉思齊第三次在毛岸英烈士犧牲地祭拜。(中紅網紅色圖庫)

劉思齊深情地撫摸丈夫毛岸英烈士塑像。(中紅網紅色圖庫)

由劉思齊題寫校名的“毛岸英學校”,坐落在遼東鴨綠江畔長甸鎮河口村。(中紅網紅色圖庫)

位于湖南韶山烈士陵園的毛岸英烈士塑像。(中紅網紅色圖庫)

毛澤東的珍藏兒子遺物的舊皮箱。(中紅網紅色圖庫)
中紅網北京2019年9月26日電(江山)
“奏響新中國奮斗交響曲,高唱新時代奮斗者之歌!”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最美奮斗!不懈奮斗,永遠奮斗!” ……
在新中國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宣部等組織開展的“最美奮斗者”學習宣傳活動,評選表彰新中國成立以來涌現的英雄模范,奏響新中國奮斗交響曲,高唱新時代奮斗者之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2019年9月25日上午,“最美奮斗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瀘寧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受表彰人員和家屬代表。毛澤東主席之子毛岸英烈士等300位個人和集體榮獲了“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毛主席兒媳、毛岸英妻子劉思齊,毛主席孫子毛新宇少將作為家屬代表,領取了毛岸英烈士的“最美奮斗者”榮譽證書和獎章。
一、苦難童年
毛岸英烈士是毛澤東主席和楊開慧烈士的長子。毛岸英烈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經歷了磨難坎坷和波瀾壯闊。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于長沙小吳門外清水塘。1930年楊開慧被捕后,毛岸英跟著母親一起坐牢,親身體會了革命斗爭的殘酷、反動派的殘忍。楊開慧犧牲時,毛岸英8歲。后經黨組織營救,他和兩個弟弟去了上海,經歷人間疾苦,后經組織營救去了蘇聯。
毛岸英在蘇聯成長,并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
二、勞動大學
1946年1月,毛岸英回國后,在父親毛澤東的指導下,在陜北進過“勞動大學”——在吳家棗園跟農民兄弟們學習種地,做農活,了解中國的農村,了解中國這片土地。
1947年,毛岸英深入農村做土地改革工作,這是他從勞動大學出來之后,又一次對中國農村現狀的深入研究,他明白,“沒有下面的實際接觸,在上面會上就是聽一百個最好的報告,也是沒有多大益處,接受不了,這好比地不耕而撒上哪怕是最好的種子,亦是徒勞無功,一陣風就吹走了”。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與劉思齊結婚。
三、志愿參戰
1950年10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燒到鴨綠江邊。黨中央發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毛岸英主動請纓,堅決要求入朝參戰。“知子莫若父”,毛澤東表示支持。毛澤東設家宴為彭德懷餞行時,為兒子求情,說:“毛岸英是我的兒子,這個頭我是應該帶的。毛澤東的兒子怕危險,志愿軍戰士怎么辦,哪個人沒有父母哇!”彭總說:“岸英,我收下你了。你就是我們志愿軍的第一個志愿兵。”
臨行前,父親對毛岸英說:“你是共產黨員,又是毛澤東的兒子,到了朝鮮戰場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犧牲在前!”
在朝鮮戰場上,毛岸英牢牢記住了父親說的這句話!毛岸英又去醫院看望正在生病住院的妻子,他沒有告訴自己將赴朝作戰,只說“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出差”。
這一別,竟是這對新婚夫妻的永別。
四、普通一兵
1950年10月23日,毛岸英隨志愿軍司令部從寬甸河口的浮橋跨過鴨綠江。毛岸英擔任司令部俄文翻譯兼機要秘書、黨支部書記。
在志愿軍司令部,毛岸英的真實身份,只有彭德懷等幾個首長知道。
在志愿軍司令部大榆洞指揮所,毛岸英活潑、樸實、能干,與機關人員一起,認真工作,不分晝夜,有紊不亂地處理軍務戰報、機要電報、會議紀要。毛岸英為彭德懷司令員會見金日成將軍、蘇聯駐朝大使擔任翻譯;幫助阿瑪妮撈水井里的石頭,在大火中救出阿瑪尼和小龍女。
為了當好彭總的參謀,毛岸英主動留在高射炮部隊深入了解情況。他同炮團的官兵一起,將一門門大炮拉上山;在包連長拆除定時炸彈的瞬間,他置生死與度外,將棉大衣披在了包連長的身上……
五、血灑疆場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于10月25日和11月25日,發起兩次大規模戰役,初步收復了平壤和“三八線”以北的廣大地區。
1950年11月25日,敵人偵測到志愿軍總部所在的大榆洞附近電報信號頻出,派飛機前來轟炸。當時,毛岸英與作戰參謀高瑞欣等4人正在木質結構的房子內收拾作戰地圖和文件,突然落下的燃燒彈瞬間形成上千度高溫。毛岸英和戰友未能及時逃脫,不幸葬身火海,壯烈犧牲,時年28歲。
站在毛岸英的遺體前,彭德懷驚呆了,許久沒有說出話來。他不知如何向毛澤東報告這個比天還大的不幸消息。彭德懷從通訊參謀那里要來一張電報紙,親自起草電報:“今天,志愿軍總司令部遭到敵機轟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犧牲。”
不到30個字的電文,彭德懷寫了1個多小時,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向毛澤東交代啊!
周恩來收到了彭德懷的電報。他與劉少奇等同志商量后,決定暫時壓下電報,沒有告訴毛澤東。直至1951年1月2日,三次戰役取得勝利,毛澤東才知道兒子岸英犧牲的消息。
據在場的警衛回憶,毛主席聽后怔住了,一聲不響。身邊的人都不約而同地低下了頭,不知道該怎么辦,沒人敢說一句話。只見毛主席的眼圈濕了,卻沒有流淚。過了許久,他才發出一聲嘆息:“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他不去誰還去……”這時,大家都禁不住淚流滿面。
六、青山忠骨
1951年初,彭德懷在中南海向毛澤東匯報朝鮮戰況時,詳細講述了毛岸英犧牲的經過。彭德懷心情沉重地對毛澤東說:“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給我,我沒有保護好他。我有責任,我請求處分!”
毛澤東聽了彭德懷的話,沉思了很久沒有說話。最后,他緩緩抬起頭說道:“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和戰后,毛澤東曾多次接見回國的志愿軍官兵和慰問烈屬。在毛岸英烈士的遺骨是否送回國的問題上,毛澤東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作為請示的回應。
在平壤以東約100公里的平安南道檜倉郡,毛岸英和他的戰友們長眠在青山綠水間。這里曾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的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