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紅網陜西延安2019年10月5日電(趙富華)長期以來,史學界關于長征中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彈盡糧絕,大幅減員的絕境時,決策尋找劉志丹,落腳陜北的起因是在哈達鋪得到的那張報紙的說法,版本很多。概括起來,史學界的言論就是“一人一報救中央”。
一人是賈拓夫,已無分岐。一報的分歧比較大,絕大多數史料都說是《山西日報》,根據是親歷長征,親自看過那張報紙的聶榮臻元帥和李富春副總理等人的回憶。見《聶榮臻回憶錄》第290頁,《李富春傳》第174頁。
但是,賈拓夫的兒子賈虹生,在《賈拓夫傳》第26頁說是《晉陽日報》。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徐占權,在《最終的戰略擇定》一文中,也說是《晉陽日報》。陜北著名文史學家楊漢威《真相:1935年陜北錯誤肅反始末》191頁,也是《晉陽日報》。
實際情況是黨中央在哈達鋪得到的國民黨報紙,有關報道劉志丹的第一張是《晉陽日報》。根據《聶榮臻回憶錄》,以及李維漢的《回憶與研究》說是9月19日,聶榮臻得到《晉陽日報》后,立即派人交給正在往哈達鋪行軍的中央軍委參謀長葉劍英,參謀長葉劍英看過后,又交給司令員彭德懷,彭德懷司令看過,就交給政委毛澤東,毛澤東政委看了后,交給總書記張聞天。張聞天總書記召集大家在河邊一個圩場上,開會研究,大家傳閱《晉陽日報》。進入哈達鋪后,中央急召賈拓夫詳細了解劉志丹。
《大公報》等是因為看到《晉陽日報》后,由先遣隊梁興初和曹德連等人,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專門去哈達鋪郵政代辦所和魯大昌的副官那里,找來的。而毛主席也是因為看到了《晉陽日報》后,才知道,哈達鋪有報紙的可能,受《晉陽日報》的啟發,才派他們去找報紙。并不是說毛主席在到哈達鋪前,就早已經知道有報紙,就派他們去找《晉陽日報》和《大公報》等。實際上,在看到《晉陽日報》之前,毛主席不知道有沒有報紙,更不知道報道劉志丹。黨中央毛主席,決定落腳陜北,主要還是根據賈拓夫對劉志丹以及他們創建的根據地的詳細匯報,和賈拓夫的極力建議,并不是說只憑一張報紙,不做詳細了解,不調查報紙報道的真實性,可信度,就草率決定去陜北投靠劉志丹落腳。
查資料,當時,山西的報紙是《晉陽日報》,1935年還沒有《山西日報》,《山西日報》是1949年,太原解放后才由共產黨創辦的,《山西日報》不是國民黨的報紙。
老同志們,所以把《晉陽日報》錯記為《山西日報》,一是因為,老同志們提供資料,回憶長征時,已經時隔多年,記不清楚了。二者,《晉陽日報》已經于1937年停刊了。解放后,《山西日報》是山西省最大的報紙,代表了山西地方黨政的報紙。其影響遠遠大于曾經的《晉陽日報》。再者,老同志們在當時看報紙,主要是重視報紙的報道內容劉志丹,以及他領導陜甘邊陜北軍民們創建的根據地,而不是注重看報紙名稱。
歷史的真實性,關系到其他相關事件,甚至大是大非。
深入研究《晉陽日報》,不僅僅是關系到賈拓夫個人的功勞貢獻,還直接關系到神府根據地,神府地下黨,山西地下黨同志們對長征落腳決策的重大貢獻。
根據神府民間傳說,山西那邊的商人,過陜西神府來,經常帶或者用《晉陽日報》。比如山西來神府賣水煙塊,就用《晉陽日報》包裝水煙。夸大劉志丹,謝子長,高崗,習仲勛,張秀山,楊森,楊琪,馬明芳等人創建的26軍,以及陜北根據地的實力,是王兆相等人領導的神府根據地,神府地下黨,以及山西地下黨,有意識的給長征絕境中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發出尋找劉志丹,落腳陜北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