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長征路上的紅色風光 |
2017-04-19 14:55:12 |
來源:南方都市報 |
作者:肖陽 |
瀏覽次數: |
|
|
|
|
寧夏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寧夏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斗爭歷史和傳統的地區,中國革命歷史上的諸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里,眾多領袖人物在這塊土地上留下光輝的足跡。這里曾是紅軍長征走向勝利的重要根據地,如今,寧夏借助鐵路交通網絡,打造旅游+鐵路的新模式,已走上了“紅色戰史線,四個紅色文化片區,六大紅色經典景區”等紅色旅游資源格局構筑的“新長征”之路,將延續和傳承紅色文化。 勝利曙光之山:六盤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是當年毛主席登上六盤山,被氣勢磅礴的六盤山與革命態勢所震撼而揮筆而就的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寧夏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因此被譽為紅軍長征“勝利曙光之山”,也可以說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之山。 來到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透過400余幅珍貴照片、220件文物、30多件藝術品、場景復原等紀念館資料,重讀紅軍長征歷史;登上海拔約2800米的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放眼寧夏大地,體會當年紅軍之熱血激昂,黃土高原之上,西陲分水嶺之巔的云海、霞光、林海交相輝映,環顧當下,六盤山山花燦爛。寧夏人早已將緬懷先烈的心情融入到發展全域旅游的激情之中,山水資源和美麗田園風光日益成為當地人自豪的事業。 推薦線路:固原三日游 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老龍潭革命烈士紀念亭—小岔溝毛澤東長征宿營地—喬家渠毛澤東長征宿營地—任山河烈士陵園—將臺堡紅軍長征紀念碑—興隆鎮單家集紅軍長征遺址 西征、陜甘寧革命根據地重要陣地:鹽池、同心 紅軍西征,其戰略任務與寧夏息息相關,在鹽池、同心等地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 “紅軍西征紀念園”坐落于寧夏中部的同心縣城南郊,是國內唯一一家以紅軍西征為主題的紀念場所。行走于此紅色旅途,將能一睹“中華回鄉文化園”,這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以回族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 “預旺古城”距離同心縣城僅72公里,這座西北邊陲的古城曾經是西征紅軍指揮部,著名的美國記者斯諾曾在預旺發表了演講并寫了《西行漫記》一書,書中留下了他對中國工農紅軍的記憶,以及在寧夏的所見所聞,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寧夏的紅色土地之名從此不脛而走。 走進“將臺堡三軍會師紀念館”,一同見證當年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宏偉場面。中國紅軍長征從這里走向了勝利,而當下,寧夏人將紅色旅游資源融入到現代旅游產業的新長征的征途還在腳下。 推薦線路:銀川吳忠兩日游 永寧縣中華回鄉文化園—寧夏移民博物館—安定堡古城—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鹽池縣蘇維埃紀念館—同心縣清真大寺—同心縣預旺古城—同心縣中國工農紅軍西征紀念園—同心縣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舊址 歷史背景 崢嶸歲月在寧夏 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首先翻越六盤山轉戰平涼到達陜北。1935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中央紅軍來到寧夏,翻越六盤山后轉戰彭陽到達陜北。 1936年5月中旬,紅一方面軍主力改編為西方野戰軍,由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開始了紅軍戰史上著名的西征;8-10月間,紅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先后會師寧夏西吉將臺堡和同心城。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后,寧夏的鹽池、同心等地成為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
|
|
|
|
|
 |
|
|
|
 |
無相關新聞 |
|
|
中國紅色旅游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紅網”或“特稿”或帶有中紅網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頻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中紅網所有,允許他人轉載。但轉載單位或個人應當在正確范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紅網”和作者,否則,中紅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3、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或本網站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本網站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的內容或鏈接。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來信:js88@vip.sina.com |
|
|
|